台灣卑南史前文物 台灣東海岸玉石•雅石 中國古文物 客戶服務區 回首頁

台灣卑南史前文物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點選圖樣進入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1.歷史:    
卑南文化距今約三千五百(3500)年前。是于一九八0年,為興建台東新站,怪手挖出大量石板棺,台大考古隊開始進行長期考古發掘工作。
一九八八年,卑南文化被指定為一級古蹟。
一九九0年,籌備處正式成立,將現址規劃為卑南文化公園。

2.地理位置:
卑南遺址位於卑南山的東南山麓,卑南溪的河階面上,行政上隸屬於台東市南王里。卑南遺址的範圍廣大,保存極為豐富的史前住屋遺跡、日常生活遺留與墓葬,不僅是全台灣出土石板棺最多、最密集的遺址,也是台灣出土古代玉器最豐富的遺址。在台灣、東亞、東南亞以及環太平洋的考古研究工作上,卑南遺址都佔有重要的地位。

3. 卑南遺址的生業:
農耕與打獵是卑南文化人的主要生計。
卑南文化人以「山田燒墾」的方式,在村落外緣種植穀類作物。他們所使用的農具包括了墾址伐木的石鋤、石斧,收割穀物的石刀、石鐮、舂穀的石杵等。
狩獵的主要工具有石矛、和石鏃,山豬及野鹿是他們主要獵捕對象。捕魚工具不多,顯示漁撈並不受重視,但仍可發現大型魚類的脊椎骨,這可能是經由貿易而取得的漁獲。

4.石板棺:
卑南文化人以石板棺為葬具。卑南遺址的石板棺不僅多而且相當密集,甚至有重疊及打破的現象。石板棺長軸的方向成北北東—南南西,墓葬群的分布也明顯沿著此一方向延伸,成帶狀分布,與建築物分布延伸的狀況一致。因墓葬的位置就在建築物的正下方,所以考古學家推測,可能有室內葬的風俗。
基本上,一個石板棺的大小剛好可以容納一名死者,埋葬時以死者仰身直肢,頭朝西南為常態。但仍有約百分之二十以上的石板棺因重複使用,而形成一棺多人的情形。考古學家稱之為複體葬,這類墓葬的石板棺通常尺寸較大,而且有豐富的陪葬品。

5.卑南遺址的玉器:
卑南遺址出土的玉器具有特殊的質地及形制,從選取之材到雕琢成形,表現出卑南文化人高超的藝術水準及工藝技術。
卑南文化人普通使用玉器作為陪葬品,但平日也配戴玉飾,尤其是耳環、武器及工具之類。
裝飾品包括了一系列精美的頭飾、頸飾、腕飾、臂飾,式樣繁多,而且造型變化豐富。
武器類有矛、鏃。工具類則有錛、鑿、斧等,這類玉器並不被當作實際的武器或工具來使用,而是一種具象徵意義的禮器。
玉器的材質以花蓮豐田出產的台灣玉為主,也有不少以蛇紋岩、綠泥片岩等外觀精美的石材製成。

6.卑南遺址生活陶器:
卑南文化人所製作的陶器,並不十分精良,陶的質地較軟,燒製的火候低,也沒有陶窯。陶器大多沒有紋飾,在陶紡輪、陶環及陶蓋上偶爾有紋飾出現。
陶器雖然外表簡樸,品質普通,但數量很多,使用頻繁,種類及器型相當多樣化。陶容器主要有罐、缽、瓶、盆、勺、杯,其他還有陶紡輪、陶蓋、陶環、陶槌、陶偶等。

7.陪葬品的陶罐:
陪葬陶罐主要置放於棺內死者的臉側,也有放在棺外頭部兩側或頭頂的情形。陪葬陶罐主要有兩種器形,一種是「雙豎把圈足罐」,數量較多,另一種是「單豎把帶流無足罐」,數量較少。
卑南遺址的陪葬陶罐和日常使用的陶罐在造型上有很大的區別,這顯示日常與儀式用陶器的差異。


關於台灣卑南史前文物
石環•錢•斧• 骨器
四突玉玦
玉玦
玉棒
玉管
玉箭.鏢.環.璧
玉錛
石刀.針
石箭.石矛
陶片.陶紡輪.管珠.
陶罐.杯

本站圖、文資料著作權為古早莊所有,轉載引用請徵求同意。否則依法追究。
Copyright 2004 Guzao! Taiwan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
TEL :  886-89-511295   FAX :  886-89-515862